车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车轴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多管齐下破解流浪人员救助之困

发布时间:2020-07-13 18:36:34 阅读: 来源:车轴厂家

贵州毕节流浪儿童悲剧、郑州民工冻死事件、兰考火灾致孤儿死亡惨剧……相继发生的悲剧是现有救助体系仍不完善的结果。如何让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更全面的救助,是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一份考卷。专家建议,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和个人相配合的分类救助体系,完善救助服务网络,让流浪人员得到更好的救助。

救助站面临的困惑

甘肃兰州街头,62岁的张淑琴裹着头巾、穿着一身分辨不清颜色的旧棉衣,佝偻着身子,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拿着纸盒,沿街乞讨。由于老伴过世早,儿子因病瘫痪,家庭经济困难,她只好从甘肃定西老家到兰州乞讨。她白天行乞的钱大约为20多元,晚上住在每天1块多钱租金的房子里。当兰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请她去救助站避寒,并允诺为她买回家车票时,被她拒绝。

根据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所有求助对象都有权选择是否接受救助。“我们实施强制救助不合规定。”兰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沈兵彬说。

除了乞讨者拒绝救助以外,救助站还面临着其他的困惑,譬如流浪未成年人反复流浪、反复求助等。兰州市救助站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主任王勇峰介绍,按照规定,他们对求助人员实施不超过15日的临时救助。“当我们费尽周折把孩子送回家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孩子,他们会再次流浪。我们很担忧孩子的未来。”

据了解,兰州市救助站2011年共救助5000多名流浪乞讨人员。在这些受助对象中,老人、孩子以及有精神智障的人占7成左右。

流浪者缘何去流浪

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群体踏上流浪之路?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饶旭鹏分析,流浪乞讨现象是当前我国城乡关系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一种体现。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外出乞讨成为一些村民改善生活条件的无奈之举。

饶旭鹏说,外出行乞也与行乞者家庭变故、个人身体状况、思想观念等因素相关,也有少数行乞者是不愿意劳动致富,喜欢坐享其成。

甘肃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陈成军说,流浪乞讨人员可分为主动流浪和被迫流浪,对智障等被迫流浪人员来说,其流浪行为是家庭成员拒绝履行赡养和抚养义务,将应尽责任推向社会的结果。

兰州市救助站数据显示,近年来求助的流浪未成年人中,8成以上是因为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甘肃省社会学会会长刘敏研究员表示,造成未成年人反复流浪除了家庭经济困难以外,监护人法制教育缺失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救助政策体现了救急救难,但无法达到救穷的目的,救助政策不完善,难以彻底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救助不单是民政部门的责任,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都要支持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刘敏表示。

救助须多管齐下

专家们认为,对流浪者的救助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解决,以形成多管齐下的分类救助和管理体系。

刘敏认为,地方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要强调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扶贫、资金援助及早期干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他们发展相关产业,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流浪乞讨人员外出乞讨现象。同时,专家们建议制订流浪乞讨人员干预机制,问责不作为的政府官员。

除了政府救助以外,街道、社区、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等均可提供补充性救助,以形成民间性救助网络体系。一些救助管理机构可与心理咨询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康复治疗机构等合作,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教育矫治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甘肃省平凉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赵立泽告诉半月谈记者,2011年以来,该救助站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社区合作,对反复流浪未成年人、潜在失学流浪的困难单亲家庭和孤儿进行摸底调查登记,一人一档,建立联系电话,因人而异分类资助,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定期回访、评估资助效果,做到动态救助、及时预防。

饶旭鹏建议,除了政府和社会救助外,个人也应积极参与救助,鼓励个人通过社会救助组织表达爱心,尽量减少街头随意施舍。鼓励创新救助模式,以社会代养和家庭寄养的方式,安置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

“对无家可归、身患疾病的流浪未成年人来说,代养和寄养既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又能满足部分家庭的特殊需求。”陈成军说。(《半月谈》记者 张文静 梁军)

长沙订制工服

福建西装定制

自贡工服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