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车轴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打好你的精神底色

发布时间:2020-07-13 21:28:16 阅读: 来源:车轴厂家

当书店里充斥着实用主义成功学著作,你是否还能静下心来读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的那些哲学经典?

人生有底色,就像油画必须打好底。不同的底色往往能决定人生发展的不同路径。毋庸讳言,一个饱读诗书的谦谦君子,和一个引车卖浆的普通劳动者,其人生走向肯定是有差别的。

构成底色的东西很多,有先天的,如秉赋和出身;有后天的,如读书和实践。我这里特别想说的是后者,是读书学习,是生活实践,是所谓“读书行路”。出身书香门第,还是出身柴门,由不得自己,起点的不公平有时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后天的道路可以选择,读什么书、做什么事,给自己的精神世界打上怎样的底色,完全可以选择。虽然那选择仍然不免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先天的差别不能成为放弃选择的理由。

每个人受教育程度和人生阅历不同,对精神底色的理解和定位也就不同。纯粹理性批判是底色,实践理性批判是底色,工具理性批判当然也是底色。有人非经典不读,有人只满足于“职场攻略”、“入行指南”。短时间内还看不出多大差别,甚至那看了“攻略”的可能还显出几分乖巧和机灵。日子久了,就难免显出底色的单薄和苍白。所以一般说来,人们无不向往和选择厚重的精神底色。不同的选择,会驱动不同的精神状态,焕发不同的精神力量。其结果,当然是人生境界和气象的天壤之别。

什么是厚重的精神底色?就是为人类文明发展证明了的经典作品,是曾经实实在在推动思想文化前进的作品,是为各门类学科奠基的作品。古往今来,思想文化光辉灿烂;各类著述汗牛充栋。以有涯之人生,怎能穷尽浩如烟海之无穷知识?网络时代,海量信息,更使读书学习变得无所适从。然则在无穷著述和海量信息面前能够保持一份冷静,作出理性选择,本身就体现为一种能力。我们不能像希腊哲学中那头愚蠢的驴子,徘徊在两堆草料之间,最后为无法选择而饿死。知识的海洋虽然浩瀚无边,但并非无际可寻。一般说来,决定一门学科成其为学科的知识,往往集中在少量经典著作中。以西方哲学为例,无论秉持怎样的学术观点,站在哪个流派的角度,都绕不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不能不提洛克、笛卡尔、狄德罗、霍尔巴赫,都必须阅读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都必须对尼采、叔本华有所了解和把握。没有这些知识打底,就不可能真正读懂马克思、恩格斯,就不可能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深沉厚重的理解。对后来的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解读就缺乏一个适当的根基。我们天天喊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把它作为指导思想。但对马克思本身是什么不甚了了,对马克思的原著涉猎很少,对马克思主义赖以生长的整个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缺乏起码的把握,那种所谓“坚持”不是很值得怀疑吗?

哲学学科如此,其他学科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我的老师叶郎先生曾在讲课中说过,不妨采取一种叫做“十本书主义”的读书策略。即精选若干门学科中的各十本经典著作,反复精读,力求真正读懂,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阅读效果。随着知识的大爆炸,各门学科的著述越来越多,像古人那样穷尽资料作研究几乎不可能了。但真正决定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其实变化并不大,我们就是要抓住那些存在于经典当中的“根本的东西”。只有那些“硬货”,才有资格成为我们精神的底色。

当然,底色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指望一劳永逸。聪明人应该懂得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生长、更新、发展的道理。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取得共识的东西需要下死功夫反复研习。有些人曾经是苦读的学生,但进入职场之后,特别是当了一官半职以后,就不再读书,把“敲门砖”扔得远远的,精神生活永远定格在大学毕业的水平上。他们总能为自己的不长进找到“工作太忙”之类冠冕堂皇的借口。其实真有那么忙吗?在他的时间表上,有读书学习的安排吗?在他的精神生活中,有本领恐慌的焦虑吗?他愿意为读书学习推掉无聊的饭局应酬、少说几句官话套话、少搞一点形式主义的表演作秀吗?

能在少年时期得到名师指点,少走弯路,直接与经典对话,当然很幸运。一个人有没有“童子功”是很不一样的。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何况经人指点所得,和自己苦读悟得,特别是工作实践中悟得,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没能得益于名校、名师指点,就更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先天不足后天补,亡羊补牢,略胜于无。最没出息的,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唯有志存高远、趣存高远,才能打好精神底色,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一生。(文:朱铁志 《求是》杂志副总编辑)

成都订做工服

呼和浩特工作服设计

乌鲁木齐西装订制

防城港西装订制